服務項目
/
預防保健照護 - 疫情防護
一、防疫小叮嚀-腸病毒
傳染方式:
人類是腸病毒唯一的傳染來源,主要經由腸胃道(糞-口、水或食物污染)或呼吸道(飛沫、咳嗽或打噴嚏)傳染,亦可經由接觸病人皮膚水泡的液體而受到感染。在發病前數天,喉嚨部位與糞便就可發現病毒,此時即有傳染力,通常以發病後一週內傳染力最強;而病人可持續經由腸道釋出病毒,時間長達8到12週之久。
發病症狀:
腸病毒可以引發多種疾病,其中很多是沒有症狀的感染,或只出現類似一般感冒的輕微症狀,常引起之症狀為手足口病、?疹性咽峽炎,有些時候會引起一些較特殊的表現,包括無菌性腦膜炎、病毒性腦炎、心肌炎、肢體麻痺症候群、急性出血性結膜炎等。腸病毒可以引發多種疾病,其中很多是沒有症狀的感染,或只出現類似一般感冒的輕微症狀。
注意事項:
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,但可透過簡單的衛生保健動作,有效降低感染的機會。腸病毒的預防方法如下:
1、勤洗手,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。
2、均衡飲食、適度運動及充足睡眠,以提昇免疫力。
3、生病時,應儘速就醫,請假在家多休息。
4、注意居家環境的衛生清潔及通風。
5、流行期間,避免出入人潮擁擠,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。
6、儘量不要與疑似病患接觸,尤其是孕婦、新生兒及幼童。
7、新生兒可多餵食母乳,以提高抵抗力。
8、兒童玩具(尤其是帶毛玩具)經常清洗、消毒。
9、幼童之照顧者或接觸者應特別注意個人衛生。
有下列情況需立刻就醫:
1、有嗜睡、意識不清、活力不佳、手腳無力應即早就醫,一般神經併發症是在發疹二至四天後出現。
2、肌抽躍(類似受到驚嚇的突發性全身肌肉收縮動作)。
3、持續嘔吐。
4、持續發燒、活動力降低、煩躁不安、意識變化、昏迷、頸部僵硬、肢體麻痺、抽搐、呼吸急促、全身無力、心跳加快或心律不整等。
5、患者應避免與孕婦、新生兒及小孩接觸。
治療方法與就醫資訊:
目前並沒有特效藥,絕大多數患者會自行痊癒,對於腸病毒重症患者之治療,只能採取支持療法。如出現「嗜睡、意識不清、活力不佳、手腳無力」、「肌抽躍(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)」、「持續嘔吐」與「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」等腸病毒重症前兆,請務必立即送至醫療院所接受適當治療,以免錯失黃金治療時間。
二、防疫小叮嚀-登革熱
登革熱是一種由登革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,這種病毒會經由蚊子傳播給人類。並且依據不同的血清型病毒,分為Ⅰ、Ⅱ、Ⅲ、Ⅳ四種型別,而每一型都具有能感染致病的能力。
如果患者感染到某一型的登革病毒,就會對那一型的病毒具有終身免疫,但是對於其他型別的登革病毒僅具有短暫的免疫力(通常約為2-9個月之間),過了這段期間以後,還是有可能再感染其他型別。
傳染方式:
主要傳播登革熱的病媒蚊為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,這些蚊子的特徵都是身體是黑色的,腳上有白斑。一天叮咬人的高峰期約在日出後的1-2小時及日落前的2-3小時,此時到戶外活動請做好自我保護措施。
發病症狀:
每個人的體質不一樣,有些人感染登革熱時,症狀輕微,甚至不會出現生病症狀。而典型登革熱的症狀則是會有突發性的高燒(≧38℃),頭痛、後眼窩痛、肌肉痛、關節痛及出疹等現象;然而,若是先後感染不同型別之登革病毒,有更高機率導致較嚴重的臨床症狀,如果沒有及時就醫或治療,死亡率可以高達20%以上,所以民眾千萬不能掉以輕心!發病後的第3~5天,若病情突然加劇,如發生劇烈疼痛、抽搐、昏迷、意識狀況及血壓改變等,須注意是否進展為登革熱重症。
預防方法:
登革熱是一種「社區病」、「環境病」,且病媒蚊對於叮咬對象並無選擇性,一旦有登革病毒進入社區,且生活周圍有病媒蚊孳生源的環境,就有登革熱流行的可能性,所以民眾平時應做好病媒蚊孳生源的清除工作。此外,民眾平時也應提高警覺,了解登革熱的症狀,除了發病時可及早就醫、早期診斷且適當治療,亦應同時避免再被病媒蚊叮咬,以減少登革病毒再傳播的可能。
清除孳生源四大訣竅-澈底落實「巡、倒、清、刷」
1、「巡」-經常巡檢,檢查居家室內外可能積水的容器。
2、「倒」-倒掉積水,不要的器物予以丟棄。
3、「清」-減少容器,使用的器具也都應該澈底清潔。
4、「刷」-去除蟲卵,收拾或倒置勿再積水養蚊。
治療方法與就醫資訊:
目前沒有特效藥物可治療登革熱,所以感染登革熱的患者,一定要聽從醫師的囑咐,多休息、多喝水、適時服用退燒藥,通常在感染後兩週左右可自行痊癒。